【LM小说网:s.lmz8.cn】
匡胤忍着强大的悲痛视朝理政,很快便恢复如常,一个月内频繁调动黄河以北诸州兵力,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方才告之朝野讨伐北汉,群臣惊愕之余自然力谏不已。
“皇上,如今慧妃娘娘刚刚离去,我大宋正值国丧,国丧期间不宜动武,此事还望皇上从长计议。”沈义伦开口劝道。
匡胤冷冷一笑,道:”哼,朕听出你们的弦外之音了,你是不是认为朕失去了爱妃,悲愤之下要出一口恶气而草率作出的决定,,告诉你们朕还没有糊涂到那种不堪任事的地步,朕告诉你们朕在平江南之时便在计虑此事,讨伐北汉是朕经深思熟虑才作出的决定,朕就是在丧礼期间还在谋划此事。“
薛居正犹豫片刻也上前道:”皇上,众周所知北汉面对大宋之所以有恃无恐无非便是依仗契丹为后援,可我们刚刚与契丹遣使通好,一旦开战必会得罪于契丹,令我大宋首先失信于大辽,我大宋乃汉家礼仪之邦,讨伐北汉滋关国体,还望皇上深思。“
匡胤的脸上不禁有了些怒气,鄙夷的道来,“腐朽之言,腐儒之见。朕与契丹修好不过是权宜之计,你们还真当回事呢?如今江南已平,朕又何惧开罪于契丹。你们不要忘记了,燕云十六州尚在契丹手中,契丹夺我中国领土,我们与契丹有着民族大恨,国家血仇,如今这血海深仇尚未报,倒思及起修好之意,汝是何居心?”
薛居正被匡胤威严的一呵吓得不知所措的跪拜在地,“皇上,臣老迈昏聩,不知所言,还望皇上恕罪。”
“爱卿平身吧,朕也一时太激动了。”匡胤怒意稍平后开口道。
“皇上,诚如皇上所言,如今江南刚刚平定,臣劝皇上再容两三年待我大宋恢复元气之后再行攻战之计,再说北汉乃弹丸之地,皇上又何足挂齿。”
吕余庆委婉的劝道。
匡胤听罢默默无语,叹息道:“两三年?要是在几年前朕也许会同意,也可以等,可是现在你们等的起,朕等不起了。”匡胤说到此不禁摇了摇头,神色黯然,“朕老了,越老越没有锐气了,朕已不再是当年那样的豪迈和意气冲天了,就趁着朕现在还有点雄心壮志,你们就让朕大展身手一番吧,做最后的一搏。虽说江南刚刚平定,但并未伤及我大宋根本,况且江宁所收藏的财富已弥补了我大宋讨伐江南的军饷粮资。如今我大宋府库充盈,可足以一战。至于兵力,此次讨伐北汉朕动用的是黄河以北的诸州兵力,足有十余万精锐军队。”匡胤说到此站起身来走到天下地舆图前凝视良久才道:“虽说北汉是弹丸之地,它的存在却成了大宋与大辽的缓冲地带,介于两个大国之间它是不会长久的,要么归顺大宋,要么被契丹吞并,朕知道契丹不是不想得到它,只是北汉境内多我汉民,忠义勇武切民风强悍,现在契丹还没有势力吞并它,所以还让它苟延残喘。与其这样的话倒不如让它归属我大宋,朕宁愿让他成为大宋的抗辽前线也不愿它日后成为契丹的傀儡,最后重蹈燕云旧事。
匡胤望着众人又沉沉的应道:“这也是朕不出兵平定闽越两国的原因,朕就是希望他们在财源上源源不断的供给大宋,朕好全力以赴攻下北汉进而进兵契丹,收复燕云,光复祖宗故土。朕既然禀承天命,自然要对华夏的祖先和天下人一个交代。
匡胤说的伤感而又充满悲情,众臣子似乎被匡胤动情的言语所感染,全都钦佩的望着匡胤。
“你们就不要再劝朕了,成功与否就让朕搏一搏吧,这是最后的廷议,下去之后你们便要全力作好讨伐北汉的后援准备事宜,确保万无一失。”匡胤郑重的道。
“臣等遵旨。”众人对望一番才拱手颂道。
匡胤又手指着大宋与北汉的边境地图,沉稳而又庄重的道:“朕已接到奏报讨伐北汉的兵力已经集结完毕整装待发,传朕的旨意,命党进、潘美、杨光美、牛思进、朱文羲按照朕事前的部署兵分五路讨伐太原,另外令郭进率军进攻祈州、代州、辽州、石州等边境各州骚扰其后方,牵制其兵力确保其他五路大军顺利会师太原。起兵之日朕正式向天下颁布讨伐北汉的诏书。”
然而一个月后匡胤却接到了五路大军兵败太原的消息,匡胤看到奏疏一下子昏厥在地。
匡胤昏迷了一天一夜才苏醒过来,醒来之后见党进和潘美身着囚衣跪拜在地。
“皇上,讨伐北汉失利罪在末将,末将有辱圣命,有负皇恩。请皇上治臣不敕之罪。”党进和潘美几乎异口同声的开口应道。
匡胤痛苦的睁开双眼,用不满而又厌烦语气道:“下去!朕要见的是大宋的将军而不是囚犯,虽说是败军之将但是永远不能丧失了勇气和信心,一位将军要有将军的威武和高傲,换上你们的戎装在讲武殿侯命!”
二人退下之后匡胤便命令道:“来人啊,给朕更衣,朕现在要前往讲武殿议事!”
“皇上,您已经昏睡了一天一夜,滴水未尽,皇上还是用点膳之后再去议事也不迟!”王继恩关切的开口道。
“少罗嗦,朕现在哪还有心思用膳。”匡胤不耐烦的边说边走出了寝宫。
“朕只知道我大宋军队不到十天便已经聚师于太原城下,朕接到几次奏报也都是好消息,为什么不到一个月却突然败北而且朕事先一点消息也不知道,朕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匡胤一脸愁容有气无力的问道。
“皇上,开始时我大宋军队确实所向披靡,一路上斩关夺将锐不可当,刘继元把太原附近州郡的兵力全都调入了太原城,但多数汉军并无斗志,太原的外城也多次被我宋军攻破。但是唯有太原守城都指挥使刘继业所率的军队异常勇猛,我宋军受到了疯狂的反扑,攻破的城池也都被争夺了过去,令我大宋在攻太原城拖延时日以至契丹援军赶到。”党进首先开口道。
“皇上,如果不是刘继业率军顽抗,我们很可能会抢在契丹援军之前拿下太原城。还有由于我们是出其不意讨伐太原,契丹事先也未得到半点消息,直到我们兵临太原时才接到奏报,事起仓促契丹便遣当朝宰相耶律沙率幽云精锐五万余众驰援太原,为防止我大宋半路截杀便从云州让万余名契丹骑兵先行开道,昼夜兼行三日便已经从云州和燕京入关。契丹援军到来自然令太原军民鼓舞振奋,一时间攻城颇为艰难,既然拿不下太原,如果我们不撤离的话,我们便会受到三面夹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臣和众将计议为大宋十万将士的性命着想便擅自撤离了太原,由于情况紧急所以没有及时奏闻皇上。”潘美接着解释道。
“皇上,潘将军所言句句属实,此次讨伐北汉失败罪在我等,我们身为主将擅自撤退已犯军法打忌,请皇上依军法处治我们以正朝纲,末将死也无所怨言。”党进又言道
匡胤一言不发默默的听着,好久突然开口道:“刘继业、刘继业.......刘继业........朕三次征伐太原皆因你受阻以至于功败垂成。”接着望着二人道:“你们都起来吧,此次伐太原虽说失败了,但也只损失了五余名士兵,既然是天不灭汉,朕也怪不得你们,此次伐太原虽说失败了,但也只损失了万余名士兵,况且你们为了我大宋三军将士性命着想,又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大宋的实力,也算有功要是朕在那种危机时刻也会那么做的。却
“看来那个刘继元也不是太昏庸无能,他身边多是奸佞之臣,却惟独信任大个刘继业,让其执掌汉军精锐,说实话朕也多次派间谍离间他们君臣二人,但无奈刘继元对刘继业不但没有丝毫的怀疑仍然信任有加,这一点李煜倒不如他。”匡胤感叹道,“其实国有昏君,朝有奸佞并不可怕,只要这个国家还有良臣贤将,在国家危机时刻君王能够重用他们,这个国家便会起死回生,有句话说的好啊,“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莫大于杀忠臣”,所以说忠臣良将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希望。将来大宋的后世帝王一定会礼贤待士,尊礼贤良的。”
“刘继业、刘继业、........你是一个英雄,朕倒希望今生你能够为朕所用,率我华夏威武之兵直捣契丹都城上京,立不世之功。”匡胤送走二人喃喃自语道。
匡胤再一次久久凝视着天下地舆图,不觉间泪水缓缓的流了下来,喃喃念叨着:“上天啊,如今我华夏尚未一统朕讨伐北汉又以失败告终,而朕现在却隐隐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既然您让朕成了万民之主,那么朕企求您再赐给朕十年光阴,让朕收复燕云,光复祖宗故土。”匡胤开始低声饮泣渐渐的终于控制不住放肆的嚎啕大哭,哭的是通彻心扉,响彻殿庑。
匡胤一时大受打击,精神委靡不振,忧愤之际再一次病倒在床,在皇后的悉心照料下才渐渐恢复元气。
一日匡胤醒来便对皇后言道:“皇后,朕卧病在床这几日是经常做梦啊!”
皇后笑道:“皇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皇上忧心国事,自然也会在梦中想着这些军国大事,臣妾劝皇上不如把心放宽一些,清净几日待病情好转之后再处理这些永远也理不完的大事。
匡胤摇摇头道:”不,朕倒不是梦见这些,朕梦见了自己的父亲和母后,梦见自己小时侯在火烧街夹马营度过的时光。
皇后抚摩着匡胤苍白的鬓发,怜惜的言道:“皇上,您老了,自从您登基以来没有一天不为国事操劳,臣妾有时候看到皇上常常在深夜唉声叹气,也是痛心不已啊。皇上,有时您真的该多休息一下了。
"皇后,朕在这乱世当了这皇帝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啊,"匡胤淡然一笑“或许是朕真的老了,越老越容易怀旧啊,想想自己坎坷而富有传奇的一生,朕也是万分的感慨啊,朕离开故土已经有三十余载,如今朕已贵为天子,也该回到故乡洛阳去走一走,看一看了。”
"皇上要去西京洛阳?"
"是啊,朕不知道怎么了,思乡之情是越来越浓,好象是洛神在召唤着朕。况且朕前两年命内供奉官李仁祚与河南府伊焦继勋营建洛阳行宫也已经建造完毕,朕也该去看看了。"
"皇上,光宗耀祖,富贵还乡也是理所当然,臣妾也想随皇上去洛阳看一看,不知皇上可否同意?"皇后试探的问道。
“当然,光义和光美他们也都要随行,我们兄弟姐妹在洛阳留下了不少美好而快乐的回忆,世事沧桑,朕当了皇帝,与他们的距离也拉开了,一家人倒不像一家人了。朕让他们去洛阳就要要和他们一起回顾一下小时侯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以及那浓浓的亲情,要让他们知道不要被世俗的权力迷失了自我和人的本性。”匡胤点着头感伤的言道。
匡胤病情痊愈之后便率群臣前往洛阳,一路上仪仗威武,甚为壮观。
匡胤来到洛阳精神大为好转,留恋洛阳的风土人情不觉间竟过了一月,期间匡胤便和群臣一起在洛阳决策议事。
一日议事完毕之后,匡胤便故意问众人:”诸位爱卿,你们在洛阳已经呆了一个月,不知道诸位有何感受,不妨向朕道来。“
“皇上,洛阳不愧为九朝古都,,臣在这里感受到了她的大气和厚重。”吕余庆首先开口道。
“皇上,洛阳不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重要的是洛阳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九州通衢,所以自古以来便是得洛阳安天下。”薛居正滔滔道来。
光义也上前言道:“皇上,臣弟来到洛阳忽然间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臣弟这几天都是在赵家旧宅里度过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不禁涌上心头,历历在目,一种亲切感也随之而来,臣弟在洛阳好象找到了家的感觉。”
匡胤静静的听着众人的阐述,待众人说完环顾一下大殿又望着众人道:“洛阳好,人人都道洛阳好啊,特别是晋王,能有此想法,朕心甚慰啊,既然找到了家的感觉,我们不妨就在此安家立业吧。”
众人不明所以的望着匡胤,匡胤神情凛然,一下子变的严肃起来,望着众人郑重的言道:“朕决定晚年再为后世子孙做一件大事,朕决定迁都洛阳!”
此语一出,众人大惊失色。吕余庆、薛居正、沈义伦等人惊愕的对望着,倒吸一口气,不由得倒退数步,很快众人不禁窃窃私语起来
“皇上,.....这.......”众臣子事先并未料到匡胤会发此言,又感事关重大,仓促之间一时不知所语。
匡胤或许早就料到众人的表现,便沉着的起身应道:“朕也知道迁都关乎我大宋的的根基和长治久安,所以对于迁都朕不会潜谋独断,草率而行。古人云,广谋从众则合乎天心,几日后朕将召集文武官员举行廷议,朕想听听你们士大夫的言行再做决定,到时候希望你们出于公心,畅所欲言,所发任何言论,无论轻重,朕一概不予追究。”
众人不禁想起几天前匡胤在洛阳举行的郊祀,郊祀本来就是在国都举行的。原来皇上早就在暗示众人,只是众臣子一时没有细思。
光义回到府中将此事告诉了程羽和宋琪,二人听后自然也是大为惶恐。
“王爷,在下不明白皇上为什么无缘无故的突然间要迁都洛阳,是不是皇上觉察了到了什么,要借此来削弱王爷在开封业已形成的势力。”程羽开口道。
光义摇了摇头,“我想皇兄不会为了提防本王而刻意考虑迁都洛阳的,皇上可能是为了我大宋的长治久安而着想。”
宋琪思索着言道:“王爷,无论皇上心里如何打算的,王爷一定要竭力劝阻皇上迁都,王爷在开封蹈光养晦十五年,一旦迁都洛阳,东京府不会迁到洛阳,我们也不可能随王爷前往洛阳,这样一来王爷只能独自一人呆在洛阳,王爷处心积虑所做的努力顷刻间便化为泡影,王爷费了那么大的心血所笼络的力量,皇上不费吹灰之力便给解决了,迁都,无论皇上的眼光多么的长远,但在下官看来无异于置我们于死地。”
光义沉默了好大一会才缓缓的道:“是啊,这次来洛阳,本王只带了你们两个人,便感到势单力薄,处处不尽人意,本王当然会尽力而为的。不过本王也认为大宋立国不到二十年,于情于理都不宜迁都的,相信应该不会有多少臣子赞成的。
光义让二人退去之后,一下子变的黯然神伤,“既然本王走上了这条通往皇权的不归路就只能走下去,不能再回头了。”光义幽幽的自语。
几日后匡胤召集百官商议迁都之事,匡胤首先开口道:“诸位爱卿,朕今天召集你们文臣武将到此,便是商讨迁都之事,现在已经过了十余日,相信你们也都有自己的想法了,朕希望你们为大宋的百年基业和天下苍生着想,说说你们的想法
众臣子听罢面面相觑,一时不敢言语。
“这是起居舍人李符几天前向朕上奏的奏疏,力陈迁都洛阳之八难,诸位不妨看一下,朕今天不愿意看到你们这样默不作声,集体失语,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朕只能乾纲独断了,到时候你们别在有什么异议。”匡胤又道。
沈义伦看罢望了一下众人,上前拱手道:“皇上,李大人的奏疏,可以说是说出了臣的心声,臣不赞成迁都,大宋立国不过十六载,如今天下未平,京师乃一国之根本,不可轻易动摇。
匡胤望着沈义伦道:”朕迁都并不是为了动摇国之根本,诸位都知道洛阳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可谓是“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相对于开封而言,洛阳是进可攻退可守,更适合为一国之都,朕迁都洛阳正是为了巩国本而安天下。
匡胤刚刚说完,光义便上前劝道:“皇上,臣弟也不赞成迁都,臣弟不想说什么大道理,大道理李大人已在奏疏上说过,臣弟想说的是如今我大宋京师的给养大部分依赖江淮,诚如皇上所言洛阳山川险阻自然不利于物资转运,而对于京师而言,每天的衣食都成问题,这便是十分严重的问题,皇上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这时候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出列上前言道:“皇上,晋王所言甚是,东京有汴梁之漕,京师每年都要从江淮运至数百万斛的漕米,都下数十万兵马仰给于此,陛下留居此地,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岂能轻易动摇根本,还望陛下三思。
“皇上,臣弟赞成李将军所言,既然皇上是为了巩国本安天下,臣弟认为当今天下根本,在於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足以用。而开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四通八达,正是为都之首选。”光义又急切的言道。
”皇上,一旦战争来临,敌人一旦围困了洛阳,洛阳的给养便成了问题,洛阳虽有山河之险但却成了它的弊端,一旦开战便会不堪一击。“薛居正这时也拱手言道
洛阳不堪一击?匡胤不禁冷笑道,“但是开封就是固若金汤吗?自古以来开封便是“四战之地”,四面平川,无险阻可恃。如今燕云诸州尚在契丹手中,从燕云至黄河边畔纵横千里,一片平坦,除了一条黄河几乎无险可守,朕可以告诉你们,若契丹强大起来,契丹的骑兵一夜之间便可饮马黄河,你们尚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兵临开封城下了,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二十年前辽太宗耶律德光攻进开封时,不惜将后晋的宫女、方伎以及京师官员全部俘获至大辽,太可怕了!”
众人听罢一时无语,这时光义又从容的开口道:“皇上,燕云十六州自古便是我中国的领土,我大宋乃是华夏正统,自当以收复燕云为已任。大宋的后世君臣不会忘记这切肤之通,民族之耻辱,一定会收复燕云,以燕云十六州作为京师的屏障,即使现在燕云尚在契丹手中,我们可以在京师和黄河沿岸布以重兵,时刻枕戈待旦,不给契丹可乘之机。”
匡胤听着眼中闪出一丝光芒,目不转睛的盯着光义,深叹一口气沉沉的应道:“光义啊,朕能听到你说出这番话也放心多了。可是朕要告诉你,朕要迁都洛阳正是要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实在不行的话,迁洛阳也只是权宜之计,长久之计当迁长安,以洛阳作为长安的屏障则天下无忧。”
“皇上如若决意迁都洛阳,臣虽不赞同,但尚可从命。臣认为万万不可迁都长安,皇上不能光考虑河山之险要而忘了京师最基本的衣食供养,自隋朝时隋文帝将都城定在长安但数次前往洛阳就食,可见其窘迫,隋炀帝即位后即营建东都洛阳,唐朝自武则天起便将都城转移到了洛阳。而如今北方兵连祸结五十余载,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而江淮和荆湖则繁荣起来,成为大宋的“鱼米之乡”,诚如晋王所言,江淮乃我大宋之命脉,国家之根本,开封河流纵横,漕运极为便利。皇上定都洛阳,总不能再效仿隋炀帝倾举国之力开凿一条大运河吧。”吕余庆大胆的上前言道。
吕余庆话音刚落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匡胤也没有动怒,只是静静的听着一脸沉思。这时广义则趁机鼓起勇气言道:“皇上英武神明也应该知道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并不是靠险要的地势所保障的,开封固然没有洛阳的地势险要,臣弟认为只要后世的大宋君臣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大宋定会久盛不衰,国家无忧。但是如果后世君臣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苛政虐民,那国家便岌岌可危,洛阳虽为九朝古都,但终不免破亡的教训,所以天险并不足侍,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德而不在险。”
“在德而不在险”匡胤若有所思的低声重复着,抬起头满面愁容的望着众人,叹息道:“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朕恐天下民力殚也。”
“看来你们都不赞成迁都,朕也不让你们上折子议论此事了,赞成迁都的就留下来,反对迁都的就退出大殿吧。”匡胤好久才开口道。
众人听后一时犹豫不绝的对望着,光义则率先转身离走,很快其他臣子也都陆陆续续的走出了大殿。
当殿内只剩下匡胤一人的时候,匡胤缓缓的站起身来,望着苍凉的天空,使劲的摇了摇头,“没有一个臣子赞成迁都的,没有人能够理解朕啊,既然如此这也是天意,天意民心不可违,迁都也只是朕的一厢情愿,看来这件事也只能作罢。”匡胤喃喃自语道。
当匡胤决意起銮回京的时候特意和光义来到了火烧街夹马营,匡胤像带着回忆置身于梦境一般走进了赵家旧宅,光义则小心翼翼的陪在身旁,直到傍晚二人才走完了旧宅的角角落落。当二人走出大宅门口的时候,匡胤突然停了下来,半晌才道:“光义啊,你还记得小时侯我们赵家门口有一匹石马,朕经常带着你一起骑着它,想象着将来驰骋疆场的雄姿威风。”
“臣弟当然记得,皇上经常对臣弟说将来要骑着战马踏平天下,只是自从皇上走后,这石马也就消失了。”光义回忆道。
“因为这石马承载了朕少年的一个梦想,朕决意投身军旅的时候,怕这石马毁于战火,所以便把它埋在了地下,不知现在是否还在?”匡胤说完便令士兵开始挖掘,不大一会,那石马便赫然出现在二人面前,二人望着这石马脑海中几乎同时浮现了小时侯二人在石马前嬉戏玩耍的时光。匡胤抚摩着石马望着光义道:“光义啊,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父母之恩,兄弟之谊,亲情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感情,千万不要被一些东西蒙蔽了双眼,一旦失去便永远也得不到了。”
匡胤回京途中又折道来到了嵩山脚下的皇家陵寝,匡胤望着这葱郁的山林,对光义言道:“将来我们赵家皇室子孙便要长眠于嵩山脚下的这一片土地下了。朕把皇陵营建在洛阳,也本打算把京城迁至于此,看来.......”
匡胤显得一脸惆怅,若有所思的望着脚下的这一片土地,突然对光义道:“光义,历朝历代皇家陵寝只葬皇室子孙,朕现在告诉你,将来凡是对我大宋有天大之功,功勋卓著的臣子经百官奏议可埋葬于此,如若他们要魂归故里,就造他们的一蹲石像安放在陵寝内,让后世君王缅怀。”
皇上这........光义似乎犹豫不绝。
“这是朕给你的旨意,一定要给朕记住。”匡胤不容置疑的命令道。
匡胤又将目光投向了北方,“还有如果有谁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光复祖宗故土,待他死后一定要把他葬在此处与朕同眠,朕在九泉之下列盛宴款待他,朕要替赵氏皇室和天下苍生好好谢他一番。”匡胤最后动容的说道。
【LM小说网:s.lmz8.cn】